地 址:安徽省蚌埠市蚌埠
工業園區
聯系人:王經理
手 機:13865686761
電 話:0552-2823249
傳 真:0552-2823249
郵 箱:WLXin999@126.com
慧聰表面處理網:10月18日,世界首艘純天然氣推進的多用途遠洋運輸船的造船合同在上海簽署,即將在中國江蘇建造。據介紹,此次簽署的兩艘NVC405運輸船采用羅爾斯·羅伊斯公司全球領先的“環保船舶”設計,由辻產業重機(江蘇)有限公司負責制造,將于2013年10月開始由挪威運輸公司在挪威西海岸逐步投入運營。“可以看到,業界很多報道都聚焦在這批環保船舶的‘首艘’上,其實遠遠沒那么值得驕傲,因為‘首’的只是制造方,而非設計者。想要真正立足環保船舶領域,掌握核心技術才是關鍵。”某業界專家一語中的。但無論如何,環保船舶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。其實,與其說這一理念通過上述事件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,不如說它從未離開過,而且正越走越近,由環保船舶引發的“綠色革命”一觸即發。
綠色技術風靡全球
國際海事組織(IMO)絕對是綠色船舶技術的堅定擁護者。截至目前,IMO提出了涉及25個領域的綠色減排技術,包括動力驅動改進裝置、氣體燃料、廢熱回收、風箏、太陽能板、改進船舶吃水/前后傾角、螺旋槳拋光、船外殼涂層、氣象導航、航線執行、減少輔機使用等項目,其中大部分技術已經被國外船廠應用,預計技術成熟期在2015—2020年。10月8-11日,在西安召開的“中國船級社長江地區委員會2011年會”上,代表們紛紛將目光聚焦到EEDI(船舶能效設計指數)和SEEMP(船舶能效管理計劃)上,兩者已被正式納入“MARPOL公約附則VI修正案”,IMO溫室氣體減排框架下的三個關鍵步驟EEDI、SEEMP、MBM(市場機制)中,已有兩項列入強制要求。“正在全球推進的這場以節能減排為焦點的‘綠色革命’,其影響不亞于19世紀船舶動力從風帆到蒸汽機的偉大變革。”中國船級社總裁李科浚認為。僅就亞洲三大造船國中日韓來比較,中國在綠色、高附加值船舶領域明顯處于弱勢。事實上,近年來中國在船舶建造過程中,已經部分采用了新工藝、新裝備、新材料,這為中國船舶工業迎接國際規則挑戰奠定了一定基礎。
但據專家介紹,日本和韓國包括EEDI在內等環保船型開發已經進入成熟期,具備接單條件。中國現階段對這些技術還處于初步掌握階段,情況不容樂觀。研發和創新是中國船廠的弱項,重大技術攻關從研發到應用需要若干年的時間,如果船舶行業放緩綠色船型、綠色技術研發的步伐,屆時只能高價購買國外的設計和設備。“我國相關業界緊急行動起來應對船舶綠色技術革命,造船和航運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需要大提速。”李科浚呼吁。
集裝箱船設計趨勢
越來越多的業界人士也看到,亞洲區域內不斷增長的貿易需求帶來的船舶需求,必將也必然加快推進中國綠色船舶的建造步首先,這一趨勢會突出體現在集裝箱船領域。資料顯示,2007年,亞洲內集裝箱貿易占全球貿易量的1/5,并從那時起每年增長10%,后金融危機時期又恢復了這一增幅。“所有的預測都顯示,亞洲內集裝箱貿易將繼續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長,這將增加市場對4000TEU支線集裝箱船的需求。”德國勞氏船級社(GL)海事服務執行副總裁暨亞太地區總裁SteenBrodsgaardLund說。
網站首頁 | 公司介紹 | 公司動態 | 產品中心 | 客戶服務 | 客戶留言 | 聯系我們 | 人力資源 |